@KTzone » 日常 - 情情愛愛 » 二十年遇到八句話


2011-4-17 18:43 makear
二十年遇到八句話

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一些話,它們突如其來,在不經意間打動了你,然後改變了你的一生。在遇到它們之前,你活得不明不白,如在暗夜獨行,一旦遭遇,你就如遇導路的知音,終生活在這些話裏。
在過去的二十年裏,下面這些話,便如此深刻地塑造了我的人生。

1“你必須有一份不以此爲生的職業。”
有人在定義“知識分子”時,設定了這一准則,我幸運地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讀到了它。它的意思非常之明確:一位知識分子要保持獨立的思考精神和發言姿態,便必須在經濟上首先實現獨立。這句話是如此的讓我刻骨銘心,以至于影響了我之後的所有職業態度和生活選擇。

2“你是三十歲以下最著名的美國男士。”
這句話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對26歲的《新共和》編輯沃爾特·李普曼說的。我是大學時期在翻《李普曼傳》時讀到的,也許沒有一個新聞從業者不以他爲職業的偶像。于是,這個場景成爲我走向職業場時最大的夢想。與此相關的另一句更耳熟的話則是張愛玲說的,“出名要趁早,遲了快樂也會少一點。”

3“一切改革都是從違法開始的。”
我在走遍了中國26個省份之後,仍然對這個國家正發生的一切懵懂不解,直到有一個傍晚,我跟創辦了第一個中國農民城卻又被官方人士不斷“追殺”的溫州龍港鎮鎮長陳定模在一間街邊小鋪上喝酒時,他沖口說出的這句話,讓我酩酊開竅。從此之後直到今日,我考察中國改革史,無一不是從這句話開始,而我竟還發現,當今所有的社會後遺症和原罪也無一不與此相關。

4“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。”
這是台灣黑松汽水的一句廣告詞,在聽到它之前我一直被職業和工作所驅趕,我不知道生活的快樂半徑到底有多大,什麽是有意義的,什麽則是無效的,我想,這種焦慮一定纏繞過所有試圖追問生命價值的青年人。是這句廣告詞突然間讓我明白了一切,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,你需要判斷的僅僅在于,這次浪費是否是“美好”的。當我每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我便問自己,你認爲它是美好的嗎?如果是,那就去做吧。

5“如果99%的經濟學論文沒有發表,世界照樣會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。”
張五常的這句話讓我放下了對職業的無妄執著。在此之前,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莫名和不著邊際的使命感,總以爲天下的變革都是從這些思想開始的,張五常的話讓我突然明白,曆史其實有它自己的邏輯和軌迹,我們所能爲的,無非是論證它的慈悲與邪惡。當那些文字從我們的頭腦中釋放出來的時候,我們便已經盡職,它的機遇與事實的結局已經與我們無關。

6“再窮,也要站在富人堆裏。”
記不得是不是寫《窮爸爸富爸爸》的羅伯特·清崎說的,反正這句話的出現最終改變了我的個人理財觀。盡管我對富人從來沒有任何好感,但是我還是要承認,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進步都是他們創造的。你去全世界看遺留下來的文明遺迹,沒有一個不與財富和權力有關。我所希望自己的是,站在富人堆裏,但永遠懷著廉恥之心。

7“好朋友,見一面,少一面。”
這是一句大實話,乍聽上去狠難聽,但是一細想卻是一條真理。吃飯的時候,我就想“吃一頓,少一頓”,快樂的時候,我就想“這樣的快樂有一場,就少一場了”。西方人說,“珍惜當下”,中國古人說,“人生苦短,秉燭夜遊”,說來說去其實都是一個道理。當我在三十歲那年聽到並甚爲認同這句話的時候,其實便是皈依了一種生命觀。

8“我最大的錯誤,是沒有花光所有的錢。”
寫出《城南舊事》的林海音一生當編輯、做刊物、辦出版社,然後把賺來的錢換成了二十多套房子。到65歲,她突然宣布關掉出版社雲遊四海,每過幾年錢化光了,她就賣掉一套房子,到82歲去世時,竟還有數套房子沒有買光,于是留下上述遺言。我讀到這段轶事時,竟非常感慨。我喜歡的作者沈從文去世時,****問他,還有什麽遺言。這位畢生倔強的湘西人說,“對這個世界,我已無話可說。”相比沈老頭和林老太,我更羨慕早年的前者和晚年的後者。
我目前還是在校女學生 來論壇發帖我是想多學學知識 多認識朋友 豐富我的生活 請大家去我的個人資料加我好友 我相信我的生活因為有你會更精彩 你的生活因為有我會更豐富 因為我們是朋友
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二十年遇到八句話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